近日,牟平区举行“奋进万亿新征程·东翼崛起看牟平”主题宁海街道专场新闻发布会,宁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工会主席邹静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
2024年,宁海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以“工作质效提升年”为依托,锚定“经济争速、城市争新、治理争优”“三争攻坚”思路,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高水平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奋力谱写“温情满宁海·共筑幸福家”美好篇章,为牟平重返烟台第一方阵贡献“宁海力量”。
一、坚持一鼓作气不松劲,全力攻坚“经济争速”抢抓发展机遇
招商引资力求实效。发挥区位优势,高标准高起点研究谋划产业发展,力争在休闲娱乐、文化创新、商贸金融、总部基地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引进占地448亩、计划投资6亿元的烟台花卉苗木研发交易产业园区项目,已完成框架协议签订,辐射带动烟威地区花卉产业发展,弥补市场空缺;引进计划投资4亿元的碧桂园西侧农贸物流园项目,现已进场评估,服务滨海一代居民日常需求。项目建设落地见效。积极引进高端地产和品牌商业等城市服务设施项目,加快电子商务、生产型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抓好滨州医学院东校区扩建项目,年内完成约235亩土地征迁任务;抓实中医药高专校区扩建项目,年内完成约488亩土地征迁任务;加快推进恒邦科技大厦用地征迁工作,上半年完成50亩土地清表;跟进投资8000万元的沁水河变电站项目,做好数据报送。经济运行提质增效。全力攻坚“四上”企业挖潜和法人单位、个体户入户登记工作,圆满完成五经普后续工作;发挥丰金广场、龙湖夜间经济商圈等平台资源优势,协助抓好优质项目入驻和优势产业集聚工作;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坚持落实企业帮包走访制度,深挖辖区内“批零住餐”“小升规”企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坚持乘势而上拼闯劲,全力攻坚“城市争新”扩大民生福祉
让城市更有活力。聚焦城市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勇挑重担、主动出击,紧盯西关路天桥清障、苏家疃旧改钉子户、临海街钉子户等多个拆迁任务,创新实施“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针见血、效果一步到位”的三个一工作法,助力打赢堵点破解攻坚战。随着西关路过街天桥的拆除,修整后预计5月份实现西关路全幅贯通。临海街与东关路、滨海五路彻底贯通,推动周边悦岛蓝湾小区、中梁海志府小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极大方便居民出行。依照城市更新滚动开发方案,对沙河崖片区摸底调查,制定改造计划,力争年内有所突破;围绕体育场片区改造,配合做好永安里村改造计划;配合完成临海街、烟霞大街、新城大街东段等征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让家园更有魅力。主动靠前服务,配合做好沁水河花园二期、海屿公园三期、天润家园二期、紫金山庄四期等在建楼盘项目推进工作;从大气污染防治、岸滩综合整治、拆违治乱等多点发力做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利用小区党群服务站等载体创新开展“文明楼栋”“最美小巷”创建评选活动,真正形成人人理解、人人拥护、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让村社更有定力。聚力扛牢底线担当、保障城市安全、创造稳定环境,想方设法织密织牢安全网,持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八抓20项”创新举措,做实排查整治,切实把风险点、隐患点整改到位,切实维护好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对存在的系统性和区域性安全风险,综合使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扎实做好制度完善、专项整治、基础提升、改革创新等工作。
三、坚持加压奋进有韧劲,全力攻坚“治理争优”提升服务质效
建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从完善阵地、队伍、资源等方面入手,不断凝聚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结合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全力争取社区服务用房回购,持续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四级治理体系”,以天和新城小区辐射带动一批小区党群服务站实体化运行,让治理要素、服务资源更集成,让幸福家园底盘更稳固。抓强服务群众的“带头人”。聚焦农村带头人、年轻干部、社区工作者几大群体,围绕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中村产业经济发展、群众工作等方面制定精准培训计划,建立“一线课堂”“登台打擂”“挂牌通报”等机制,着力练就干部“真本领”;全体机关干部、网格员定户定责,每季度开展入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同时,通过小区楼栋微信群,随时宣传各类惠民政策、引导正向舆论。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事”。攻坚发力、全域推进,建立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体系,持续深化“为民服务 群众满意”品牌建设。用好“一联双包”“红心物业”“百社百景”“三级联创”等活动载体,集结驻区企业、两新组织、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为群众办好最急最忧最盼的身边事;持续开展“一网格一实事”品牌活动,将服务群众典型案例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村居宣传栏、省市区媒体等方式进行集中展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赢得良好社会反响;深化“事要解决”机制,在去年设置“事要解决”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由街道班子成员、业务科室、执法部门、社区、律师、志愿团队等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对群众需求进行综合研判、精细分流、分类解决,确保分得出、有人管、落得下,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