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通讯员/王艺然)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以党建活力点亮群众幸福生活,近期,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宣传部、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融媒体中心等多个部门单位,在市中心商业步行街广场举办了一场“党建赋能经济发展、携手共创精彩未来”为主题的幸福市集活动。
活动中,社会工作部与各部门“搭台”,行业协会“赋能”,志愿服务组织“保障”,新就业群体“融入”,现场为居民送上政策宣传、健康义诊、文化宣传、科技惠民、家电促销等系列惠民关怀。现场人头攒动,吸引近千人次参与,处处洋溢着群众对幸福市集的肯定与满意。
聚焦诉求、暖心护航:人民建议征集+新就业群体党建
饿了么外卖海阳站站长于春涛感慨道,“6月,我们提了外卖小哥进小区难的事儿,社会工作部同志特上心,立马找了属地政府和住建部门协调,现在终于能顺利进小区了。”从今年3月开始,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常态化开展新兴领域诉求征集活动,线上线下广泛征集新兴领域群体诉求,累计收集新就业群体诉求36条、建议10条,目前解决诉求33条、建议转化运用5条。
借助幸福市集,党委社会工作部持续开展新兴领域诉求征集,现场对周边商户负责人、网约配送员等群体开展诉求征集,此次活动共征集诉求5条、建议2条,下步将进行分类交办责任单位,实地调研督导,确保诉求及时解决,建议得到采纳应用。活动现场,还邀请人社局工作人员现场为新就业群体进行社保政策答疑解惑,重点讲解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和意外人身险有关内容,切实维护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
协会聚能、志愿添彩:行业协会+志愿服务
活动现场,无人机展区围满了好奇的孩子。海阳市航空运动协会负责同志深受触动,“这次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既能给我们的协会做推广,又能近距离地让孩子们体会到无人机的魅力。”此次由党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海阳市书法家协会、文艺志愿者协会、航空运动协会、老年体育运动协会等4家行业协会联袂打造的志愿活动中,书法志愿者挥毫泼墨、现场教学,文艺志愿者协会和老年体育运动协会志愿者带来精彩演出,形态各异的无人机展演成青少年焦点,点燃他们对科技的向往。
这是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今年以来积极探索“行业协会+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各行业协会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比如,海阳市养老协会开展“上门助浴”助老项目,海阳市羽毛球协会开展羽毛球进校园和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海阳市烹饪餐饮协会开展健康饮食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等等。为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党委社会工作部创新“行业协会+社区+社会组织”的联动模式,引导行业协会结合自身优势认领基层治理项目,在社区养老、文体活动等领域提供特色服务,提升行业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行业协会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新新闪耀、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新就业群体党建
活动现场,“红马甲”的身影格外亮眼。市民王雯丽激动地说,“今天这场活动太热闹了!到处都是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心里特别踏实。”活动中,海阳市义警协会的志愿者们穿梭人群,耐心引导、贴心答疑,成为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保障。更有两名外卖员志愿者身着外卖员服装登上舞台,以深情的歌声演绎经典老歌,熟悉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一名网络主播志愿者架起专业直播设备,化身海阳好物推荐官,通过镜头向全国观众生动展示海阳特色农产品。
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精准聚焦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职业特性,创新组建“雷乡先锋”新就业群体党员志愿服务队,首批队伍精心选拔20名政治素质高、服务意愿强的外卖员、快递员和直播从业者加入;通过开展系统化培训,打造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的基层服务“轻骑兵”,为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5月份,在兴海社区暖“新”驿站举办了暖“新”关爱、“救”在身边—新就业群体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对30余名外卖骑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急救法培训,着力提升骑手们遇急处置突发事件、现场急救的能力。创新构建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双向联系”服务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兼职网格员”身份参与隐患排查、民意收集等工作,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合伙人”,让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动起来”。
演出落幕,余韵悠长。这场社会工作“幸福市集”,既是建党104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为引领,串联党政部门、行业协会与志愿力量,将服务融入烟火日常。市集虽散,温暖长留,多元资源在此汇聚,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正徐徐铺展。
稿件来源:烟台社会工作
编辑:王艺然
审核:崔枫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