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新闻资讯 普及急救技能 培育希望之光

普及急救技能 培育希望之光

“最美考生”在关键时间救助同学的壮举,为人称道,展现了规范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在生死时刻的重要作用。姜昭鹏的事迹让医务工作者深刻体会到提升全社会急救知识水平的必要性,增强了做好急救技能培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感召在关键时间能出现更多像姜昭鹏这样的人,绽放延续生命的希望之光。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关键时刻的发挥,需要日常的不断积累。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多年来持续致力于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不断厚植拯救生命的沃土,久久为功。

  • 重视急救培训,强化师资能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始终践行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尽最大努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其重要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培训工作,首先要提升师资的技术水平。

  • 梳理培训内容,建立急救技能知识库。整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常识和生活生产易发事故急救救护知识,建立了异物梗阻、心肺复苏、溺水、食物中毒等20个急救技能知识库,编制了卫生急救知识宣传手册,制作了急救技能常识宣传片,明确了宣传培训重点内容。
  • 开展医护培训,规范师资急救操作。根据《烟台市送卫生应急急救知识“四进”实施方案》,提升医务人员应急救护意识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能力建设。结合世界急救日,邀请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烟台山医院等急救专家前来授课,开展心肺复苏操作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使用等专题培训,掌握心肺复苏具体流程,重点规范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常见误区及“黄金4分钟”对现场急救的重要性,确保每位参训人员在急救和培训时都能够正确、高效地执行。
  • 创新宣教模式,加强学校宣传

一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结合,医务人员每年至少2次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急救操作培训。利用人体道具模型演示心肺复苏标准操作流程,讲解如何判断患者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手把手指导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步骤。活动得到学校高度认可,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极为关键。

二是强化对校医的技能培训。2019年以来每年举办2次学校卫生业务工作培训,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驻区高校分管领导及校医参加,针对急救技能、传染病、学生常见病、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等内容进行培训,提升校医等学校卫生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在处置校内应急事件和扩大宣传方面作用明显。

三是密集联动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每年利用3.24结核病防治日、5.20学生营养日、9月世界急救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宣传日,与驻区高校和中小学校密切联动举办健康主题活动,设置生死大营救、主题游园会、健康大闯关、专家讲座等内容,将趣味游戏与健康知识相结合,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活动,学生急救常识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

  • 关注老年群体,开展节点宣教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宣教职能,紧密结合世界急救日、中国心肌梗死救治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日活动,以老年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急救理念、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训,及时发布急救信息和疾病防护知识。

二是发挥家庭签约医生的主动服务,发放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手册,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针对性宣传不同时节老年人易发病患(如夏季中暑、冬天摔伤、换季呼吸窘迫等)急救防护,有效减少老年人突发损害。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回顾过往,烟台高新区卫健局开展的“四送四进四提升”行动已惠及数万群众,切实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掀起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的热潮。面向未来,如何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急救能力,成为烟台高新区卫健局新的目标。在持续做好学生和老年人两个群体宣传培训的同时,将着重加强三方面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线上媒体的宣传作用。制作常见异物梗阻、溺水等急救技能常识宣传视频,通过政府网站宣传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平台播放,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传播效果。根据时间节点发布急救信息和疾病防护知识,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参考,提高群众急救知识普及率。

二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与机关、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等单位的沟通,引导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卫生应急急救知识宣传教育,丰富宣教模式,提升宣传效果。

三要进机关、机企业强化专项培训。针对不同工种特殊风险,开展公安、消防、交通、机械加工等行业外伤、窒息等专项急救技能培训,提升重点人群的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提升居民急救知识水平非一日、一家之功,需要长期、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烟台高新区卫健局愿作急救技能知识传播的引导者,与全社会一道,培育壮大拯救生命的希望之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58992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