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通讯员/苏晨涵)
影响今后五年的重大信号
—–十五五规划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的理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召开。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前夕,《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的8篇“钟才文”署名文章,围绕“经济形势怎么看”和“经济工作怎么干”,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的现状、逻辑与未来方向。这一系列评论无疑是四中全会一次统一思想、引导舆论的权威定调,旨在为下一步的政策部署和经济工作营造稳定、积极的社会氛围。这是一个影响五年的重大信号,可以看作十五五规划的“理论篇”。
1
特殊时刻的特殊信号
自9月30日起,整个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最高官媒人民日报以头版开篇,连续发布8篇署名“钟才文”的重磅评论,引发整个社会尤其是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发表在特殊时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前夕密集发布这一系列文章,信号非常明确。“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是为“十五五”规划提前定调,在四中全会前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预期”作用,
发表者的特殊身份。“钟才文”三个字,谐音“中财文”,是“中央财经委员会”发表重要专论的署名。这种成系列、高规格、密集发布的署名文章,历来都是重大政策出台前的舆论铺垫。
发表的特殊形式。《人民日报》在这些文章前面加上“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一个专栏题目,表明其特殊意义。《人民日报》以每天一篇、每篇都长(总计约1.3万字)连续刊载的“刷屏”模式,今年还没有过。一般是党的重要会议后发表的系列评论员文章,这次是前引性,实属罕见。
发表内容的特殊角度。8篇“钟才文”,特点是面向全球,深度剖析中国经济。8篇文章,是在历史与全球范围的时代空间来谈形势,陈述观点,立意高远。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是什么样?系列文章列举了很多亮眼数据,直接与美国、日韩、欧盟“PK”。直接的“实打实”硬核对比,在以往高层文章中相当罕见。
2
8篇文章内容框架与核心观点
一、9月30发表的《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核心观点是发展理念转变、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开放共赢
二、10月1日发表的《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核心观点是党的领导、战略规划、以人民为中心、超大规模市场
三、10月2日发表的《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核心观点是形有分化、势在向好、辩证看待
四、10月3日发表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核心观点是六大机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消费扩容等
五、10月4日发表的《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核心观点是五大确定性:战略、政策、市场、韧性、投资环境
六、10月5日发表的《中国是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典范》核心观点是共同富裕、绿色发展、人人出彩
七、10月6日发表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放共赢性》核心观点是维护全球化、保障供应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八、10月7日发表的《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坚定相信中国》核心观点是新发展理念的世界意义、中国的特殊贡献
3
系列文章传递的核心信号
这8篇文章围绕“经济形势怎么看”和“经济工作怎么干”展开,传递了几个至关重要的信号:
全力稳定社会预期:文章直面当前经济存在的“分化”和“温差”,承认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数据存在差异。但通过系统阐述中国经济的五大确定性(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市场空间、发展韧性和投资环境),旨在给市场和公众一颗“定心丸”,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而非“小池塘”,有足够能力应对风浪。
系统阐释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文章清晰地指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并非偶然,其背后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这包括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能够避免政策短视和朝令夕改;中长期战略规划(如五年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与创新驱动形成的良性循环。
以“机遇论”回应“机会变少论”:针对“在中国投资和发展机会变少”的论调,文章详细列举了经济转型升级中蕴含的六大投资机遇,从产业升级到科技创新,从新型城镇化到民生改善,明确告诉世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展现开放共赢的坚定姿态:系列文章强调,中国的发展绝非所谓“冲击”,而是世界的巨大机遇。通过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积极融入世界,并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4
蕴含十五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理论纲领
2016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独家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主标题是“正视困难保持定力前景光明”。 这篇文章被视为是回答当前重大经济问题的带纲领性特征的文献。我当时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身份,写了篇《从24个角度看权威人士谈形势》,文章写了14000字,我的文章中认为这个讲话具转折点意义。5000字的文章中,全是干货,信号非常明确。第一,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第二,大篇幅讲了刺激经济的思路,“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第三,摒弃过去两年的“总供给收缩”,转向“总需求扩张”;第四,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是支撑稳增长的关键。第五,结构调整是政府调整的中心。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一下子讲清楚了。 事情正在起变化,中央的宏观管理思路已经出现重大转折。任何“悲观论”、“乐观论”都可以停下议论了。我就经济形势怎么看、宏观调控怎么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预期管理怎么办、经济风险怎么防等五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此次“钟才文”的系列文章,集中习近平关于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观点。《人民日报》在这些文章前面加上“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一个专栏题目,表明其特殊意义。这是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与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信号,也预示着新一轮产业变革即将启动,未来将有更多新兴行业和企业实现对传统模式的升级与替代,无数人的发展机遇也将随之展开。
读懂这8篇文章,读懂文章中透露出的信号,就读懂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也就好比拿到了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航海图。(李锦)
编辑:苏晨涵
审核:崔枫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