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未分类 爱心接力6小时,聋哑迷失者终回家

爱心接力6小时,聋哑迷失者终回家

中国社会公益在线(通讯员/周宇)

2025年7月17日的梁山,暑气未消,一场跨越市县的爱心救援正在悄然上演。从中午的偶然发现到深夜的亲人团聚,6个小时里,社会爱心人士、村委干部、救援队员与公安民警携手织就一张温情大网,让一位失语的走失者在茫茫夜色中找到了归途。

故事的开端,是一位不愿留名的社会爱心人士的善举。当天下午4:20,她在梁山东麓发现一名神色恍惚的男子,对方衣衫略显凌乱,眼神中带着迷茫。爱心人士上前询问,却发现男子始终沉默,无论如何沟通都无法得到有效回应。担心其安危,她默默跟随着男子前行,一步一步走过五公里路,汗水浸湿了衣衫,却始终没有放弃。“哪怕问出一个地名、一个名字也好。”她后来回忆道,这份执拗里,藏着普通人最朴素的善意。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走失男子的去向仍无头绪。7:16分,小安山镇魏庄村委工作人员看到信息,第一时间联系了大义救援队员徐长虹和新城支队队长刘运峰。“收到消息时刚结束另一项救援,我们立刻赶了过去。”刘运峰说,抵达现场后,他们发现男子不仅失语,似乎还存在听力障碍,常规的沟通方式完全失效。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徐长虹和刘运峰没有气馁,他们和梁山县公安局小安山派出所的民警反复尝试用手势比划,拿出纸笔写下地名、姓氏让男子辨认。当写到“杨”字时,男子的眼神忽然亮了一下,颤抖着接过笔,在纸上反复描摹着这个字。“他可能是聋哑人,这个‘杨’或许是姓氏,或许是地名。”刘运峰立刻判断,随即决定扩大信息扩散范围。

21时02分,大义救援总队同时在山东省应急救援联动群、山东公益救援伙伴群、中国民间应急救援交流群等多个平台发布求助信息:“梁山东发现一名走失男子,约70岁,疑似聋哑人,能写出形似‘杨’字,附照片求扩散。”信息发出后,全省的救援力量迅速响应,一条条消息在群里跳动,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救援队纷纷接力转发,一场跨省域的爱心传递正式启动。

奇迹在26分钟后发生。菏泽市郓城县闪电救援队陈中荣队长在救援群看到信息后,立即在本区域救援群里发布出信息,照片上男子的轮廓让他觉得眼熟。“我们县最近有一起聋哑人走失报案,特征很像!”他和郓城闪电救援队员们立刻联系郓城县相关村委核实,并将信息反馈给当地派出所。经过户籍系统比对和家属辨认,确认该男子正是郓城县某村走失的村民杨某!

深夜11时许,在大义救援队的对接点,杨某的妹妹一眼就认出了哥哥,泪水夺眶而出。“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他握着救援队员的手反复道谢,声音哽咽。看着兄弟相拥的画面,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当杨某被家人安全接走时,夜色已深,梁山的星空格外明亮。这场跨越40多公里的救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直抵人心的温暖:爱心人士的五公里追随,救援队员的上百次比划,全省救援群的秒级响应,公安民警的高效核实……每一个环节都透着“不放弃”的坚持,每一份努力都在诠释“守望相助”的意义。


“对我们来说,这只是日常救援中的一件事,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失而复得的全部。”刘运峰的话,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在山东这片热土上,这样的爱心接力从未停歇,它们像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人间的璀璨银河,让每一个走失的灵魂,都有机会找到“回家的路”。

编辑:周宇

审核:崔枫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59897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