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经济 “蓝色引擎”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蓝色引擎”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近日,牟平区举行“奋进万亿新征程·东翼崛起看牟平”主题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专场新闻发布会,牟平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林洪国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牟平区海渔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海洋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全区海洋经济实现产值410.71亿元,同比增长20.12%。水产品总产量24.03万吨。养马岛渔港成功入选“全国文明渔港”。新增孔记、银礁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新开工建设钢结构桁架网箱1座,建设完成重力式深水网箱50座。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980万元支持烟台金优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项目建设。4个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项目通过市局立项批复,完成2022年和2023年增殖放流任务4.13亿单位。

同时,我局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结合牟平海洋领域实际及重点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努力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提高渔业装备和基础设施水平。2023年,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4760万元,其中,1520万元用于支持重力式网箱、桁架类养殖装备和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项目建设,提高养殖业装备水平;2000万元用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项目建设;1240万元用于姜格庄东部渔船停泊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二期)以及烟台久源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尾水处理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向上对接争取,免缴牟平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孙家疃休闲渔业码头项目海域使用金14.22万元、一次性减免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城市更新一期—养马岛环岛前路拓宽改造工程项目海域使用金共989.96万元。

2024年,我局将加快建设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绿色低碳新渔业,以海洋渔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把“争”的主题、“增”的主线从年头抓起、一抓到底,力争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50亿元,增速高于全区GDP增速,为奋力打造蓝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重返烟台第一方阵贡献注入“蓝色”新动能。

一、推进海洋渔业项目建设

一是我局通过不断升级养殖技术与养殖装备,加速推进现代渔业和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推进投资1058.9万元的1个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项目建设,年内争取完成投资1067万元的2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建设,在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方面向“海洋渔业﹢”转型,使得传统海洋产业链走上升级之路。

二是把水产种业作为“蓝色粮仓”的主攻方向,依托4处深远海养殖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深耕蓝色粮仓,形成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水体1万方以上;争取市级放流任务2亿单位以上,实现年繁育水产苗种300亿单位以上,持续改善和优化我区海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围绕刺参、绿鳍马面鲀、海湾扇贝、牡蛎等优良品种开展重点攻关,积极为经海公司金山上寨虹鳟鱼苗种基地项目争取省级财政资金3500万元,目前该资金已经到位,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已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评审,项目以突破三文鱼苗种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为主要目标,年可繁育虹鳟鱼苗种500万尾,实现产值2000万元。

三是提升发展承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全市首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牟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自2021年9月获批以来,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到位1.4亿元,投入4518万元建设完成了智慧渔港监管平台、西护岸改造工程和孙家疃休闲渔业码头工程,下一步将进行渔港公园、水产品流通大厅、渔业综合管理中心、渔业信息指挥中心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增百亿产值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的增长点和我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二、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一是我区以强化政策要素保障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抢占预制菜产业新风口,突出本地特色,积极谋划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项目申报与储备工作,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及政策支持,力争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水平领先的预制菜产业示范区。近年来,总计争取1200多万元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用于水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8亿元。扶持并壮大大窑园区的烟台金优食品有限公司、烟台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等海产冷链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项目建设,为牟平水产品加工以及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提供示范与发展思路。

二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结合区内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重点项目建设,立足本土重点企业,依托我区大窑等食品加工园区优势及刺参、扇贝、牡蛎、鲍鱼等海产品,大力引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企业落户大窑园区。

三、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发展能级

一是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聚焦国内外海洋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纽带作用,拓宽区内苗种企业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及知名企业沟通合作桥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加强我区海洋经济发展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建设科研教学基地,不断扩大科技合作渠道。

二是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推进烟台孔记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烟台银礁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项目建设,通过投放石块礁、构件礁入海,同时,建设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等内容,以生态系统养护为核心,以人工鱼礁建设、资源养护增殖为技术手段,采用工程化、生态化理念,形成资源养护增殖与休闲渔业有机结合的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显著提升海域的渔业资源利用能力,每年可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不断提升我区海域渔业资源利用能力。

三是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效,分类别、分层次加强海洋类科技人才项目的选拔推荐,为推动招才引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给我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利用渔技推广项目,举办渔民培训班,宣传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渔业品牌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政策和技术;强化渔技人员素质能力提升,组织渔技人员进行脱产技术培训,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到鲁东大学进修,大力培养本土应用型、复合型海洋专业人才。(徐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4479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