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介绍2020年上半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发布会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云辉向媒体介绍了2020年上半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威海、烟台、青岛市空气质量较好,淄博市空气质量较差;临沂、威海、潍坊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济宁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小。
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突出“精准治污”,强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全省17家钢铁企业完成了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5家钢铁企业开展了超低排放评估监测。7个传输通道城市基本完成炉膛直径3米以下煤气发生炉淘汰,全省累计完成综合整治炉窑1.3万多台,4800多家工业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综合整治。
紧盯“重点时段”,开展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全面启动2020年夏秋季VOCs治理专项行动。联合团省委、省妇联、省工商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发出鼓励夜间加油、开展绿色出行倡议书,鼓励加油企业开展错时加油优惠活动。组织企业对现有VOCs废气治理设施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开展排查整治,900余家涉VOCs企业完成治理设施提标改造。
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移动源污染全方位监管。对23家机动车生产企业、8家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进行环保核查。通过路检路查和集中停放地抽测,检查柴油车8万余辆(次),对超标排放车辆责任人依法处罚36.7万元;摸底调查非道路移动机械23.2万余台,监督抽测1.4万余台。
采取“差异管控”,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省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6月19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组织16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指导各市做好39个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和应急减排清单内企业“一厂一策”减排操作方案编制工作。
生态补偿考核情况
2020年上半年,省级需向各市拨付环境空气质量补偿资金36882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30026万元,第二季度为6856万元。上半年全省获得环境空气质量补偿资金排名前三的是临沂、枣庄和潍坊,补偿资金分别为3464万元、3062万元和2966万元。
2020年上半年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省水环境形势
地表水方面。1至6月,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67.5%,同比增加3.6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为1.2%,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入海河流及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
饮用水方面。1至6月,全省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除1个因地质原因超标外,51个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为98.1%,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黑臭水体方面。截至6月底,设区的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166个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整治工程(个别正在实施提升改造),完成率为100%,达到并优于年度目标要求。县(市)级建成区范围内104条黑臭水体已有91条完成整治工程,完成率达到87.5%,超额完成省级攻坚战任务要求(不低于70%)。
全省16市水环境“双指数”排名情况
1至6月份,全省16设区市中,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较好的为聊城、威海2市;较差的为烟台、青岛、潍坊3市。临沂、德州、聊城、菏泽4市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优于2020年度目标;济南、枣庄、烟台、济宁4市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青岛、潍坊2市劣于Ⅴ类水体控制比例与年度目标还有差距。
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前三位的为泰安、临沂、济南3市;排名后三位的为滨州、东营、潍坊3市。有14个市水环境质量指数同比改善,其中聊城、泰安、潍坊市改善幅度明显;滨州市同比出现反弹。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和黑臭水体治理两大攻坚战作战方案中,须在2020年底前完成的20项重点任务已有5项完成,其余15项也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全省711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均已划定完成,正在进行“回头看”;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了2020年度省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保专项行动,倒逼地方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实现水质常态化监管。对全省重点河湖水质采取日预警、周推进、月分析工作机制,研判总体变化趋势,对不达标断面予以通报、督办。针对部分断面水质波动问题,集中召集济南等11市生态环境局及有关责任县(市、区)座谈,并组织生态环境、住建、水利专家对青岛、枣庄、烟台、潍坊4市进行现场技术帮扶。向各市印发了“消劣Ⅴ、防反弹、提优Ⅲ”三张任务清单,明确了管控目标、工作重点及达标期限,由厅级领导进行帮包督办。
3.夯实水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启动了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与监测,计划彻底摸清河湖污染底数,年底前形成全省入河排污口“一张表、一张图”,为“十四五”实现水生态环境管理精准化、精细化奠定基础。积极争取东营、济宁2市列入全国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基本完成全省黄河、淮河、海河三大重点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省级专项规划初稿的编制,将按时报国家审定批复。
上半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情况
大力推行差异化执法、非现场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全面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全省纳入正面清单的6965家企业、项目减免现场检查。开展企业复工复产生态环境执法帮扶行动,送法入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明确8种轻微免予处罚的违法行为清单。今年1至6月份,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001件,罚款金额3.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