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飞是镇江的一名普通退役军人,生于1987年3月,家住三茅街道建设二村。虽然不善言辞,但在邻里眼中,从小他就是个懂得感恩的孝顺孩子。
从学校毕业后,匡飞认为,男儿当自强,应当从军报国守家乡。说服父母后,他踏入军营,光荣地成为某旅野战部队的一名战士。从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新兵训练时,部队铁的纪律、严明的要求和巨大的训练量,让在家没吃过苦的匡飞一下难以适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名言激发了匡飞的内在动力,很快他就调整好心态,积极、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训练时不怕苦,不喊累。军旅生活,让匡飞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一名社会青年变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同时也培养了他沉稳、坚强,独当一面的性格。


随着化疗次数逐步增加,匡飞的母亲渐渐明白自己的病情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了。为了给家人减小经济压力,她开始拒绝治疗并要求回家。匡飞像哄孩子一样劝说、开导母亲,并辞掉了工作,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陪在母亲身边。母亲因化疗口味差,时常吃不下饭,匡飞就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喂到她嘴边;一旦注意到母亲哪里不舒服,匡飞便嘘寒问暖、频频为母亲换洗、按摩,这位年轻退役军人的孝心深深感动了医护人员和其他病友。
然而母亲的病情却并没有因为匡飞的付出而有所好转。在多次化疗后,医生表示要想救活母亲,唯有配对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匡飞和舅舅随即先后抽血化验,进行各项指标的比对,经科学检验,两人都符合捐献的要求。匡飞坚持由自己捐献,他与主治医生一起做好父亲和舅舅的工作,并耐心向母亲解释,捐献对身体无损伤,最终母亲同意接受儿子的捐献。今年5月,匡飞走进了血细胞分离室,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随着设备的运转,他望着血液流进血细胞分离机,心中燃起了希望:我的母亲有救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匡飞盼着时间能快点,再快点!5个多小时的采集,匡飞躺在病床上,感到口干、手麻、头晕,但他想到母亲吃药、打针、化疗所受的痛苦,始终没有发出一丝的呻吟。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匡飞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退役军人,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已尽自己所能,使出“洪荒之力”,虽有憾,亦无悔!他用他的大爱至孝,报答母亲养育之恩,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退役军人肩上的担当、韧劲和直面生活的勇气。(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周树新 吴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