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地方频道 退役军人至孝救母 书写无悔人生

退役军人至孝救母 书写无悔人生

匡飞是镇江的一名普通退役军人,生于1987年3月,家住三茅街道建设二村。虽然不善言辞,但在邻里眼中,从小他就是个懂得感恩的孝顺孩子。

从学校毕业后,匡飞认为,男儿当自强,应当从军报国守家乡。说服父母后,他踏入军营,光荣地成为某旅野战部队的一名战士。从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新兵训练时,部队铁的纪律、严明的要求和巨大的训练量,让在家没吃过苦的匡飞一下难以适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名言激发了匡飞的内在动力,很快他就调整好心态,积极、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训练时不怕苦,不喊累。军旅生活,让匡飞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一名社会青年变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同时也培养了他沉稳、坚强,独当一面的性格。

  在部队的5年,他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还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2010年12月,匡飞脱下了军装回到故乡,扎根基层、服务地方,但踏实、充实的生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打破了:2019年8月,他的母亲在扬中市人民医院不幸被查出白血病,且病情较为严重。听从多方建议,匡飞和父亲将母亲转至苏州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入院后母亲每天的医疗费都在万元以上,短短一个月,全家多年的积蓄全部都花光了,虽然亲朋好友纷纷伸出援手,但在庞大的治疗费压力下,也是杯水车薪。匡飞与妻子商量后,立马将两人的婚房出售,筹款为母亲治疗。

随着化疗次数逐步增加,匡飞的母亲渐渐明白自己的病情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了。为了给家人减小经济压力,她开始拒绝治疗并要求回家。匡飞像哄孩子一样劝说、开导母亲,并辞掉了工作,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陪在母亲身边。母亲因化疗口味差,时常吃不下饭,匡飞就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喂到她嘴边;一旦注意到母亲哪里不舒服,匡飞便嘘寒问暖、频频为母亲换洗、按摩,这位年轻退役军人的孝心深深感动了医护人员和其他病友。

然而母亲的病情却并没有因为匡飞的付出而有所好转。在多次化疗后,医生表示要想救活母亲,唯有配对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匡飞和舅舅随即先后抽血化验,进行各项指标的比对,经科学检验,两人都符合捐献的要求。匡飞坚持由自己捐献,他与主治医生一起做好父亲和舅舅的工作,并耐心向母亲解释,捐献对身体无损伤,最终母亲同意接受儿子的捐献。今年5月,匡飞走进了血细胞分离室,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随着设备的运转,他望着血液流进血细胞分离机,心中燃起了希望:我的母亲有救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匡飞盼着时间能快点,再快点!5个多小时的采集,匡飞躺在病床上,感到口干、手麻、头晕,但他想到母亲吃药、打针、化疗所受的痛苦,始终没有发出一丝的呻吟。

  天不遂人愿,在接受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20天后,母亲还是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从苏州回到镇江,匡飞24小时陪伴身边,直到母亲离开人世。当被问到:“你为母亲捐了造血干细胞,房子也卖了,还背负了几十万元的债务,母亲却没有救活,这一切的付出值得吗?”这位一米八的憨厚小伙再也忍不住了,默默流下两行眼泪,他哽咽地说道:“房子卖了,我以后可以再挣钱买;欠的债,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我也可以慢慢还,但是母亲只有一个,作为她唯一的儿子,为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绝不后悔。”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匡飞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退役军人,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已尽自己所能,使出“洪荒之力”,虽有憾,亦无悔!他用他的大爱至孝,报答母亲养育之恩,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退役军人肩上的担当、韧劲和直面生活的勇气。(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周树新 吴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1116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