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通讯员/邢晓村)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构建阳光司法机制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检察院听证制度作为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听证员,作为这一制度中的“第三方”力量,其专业素养、社会公信力和公正立场至关重要。近日,中华志愿者协会山东代表处副主任兼烟台办主任、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反腐资讯》副主编、中报头条(烟台)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枫椋,再次被烟台市人民检察院聘任为听证员,这已是他连续两届获此殊荣。这一连任,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极高认可,更是对其所代表的多元身份融合所能带来的综合价值的肯定。

多重身份,汇聚独特履职优势
崔枫椋的身上,汇聚了公益、学术、媒体与管理等多重角色,这些身份交织在一起,为他履行听证员职责提供了独特而全面的视角。
公益组织的践行者: 作为中华志愿者协会在山东及烟台地区的负责人,他长期扎根基层,深谙社情民意,对民生疾苦和社会矛盾有第一手的洞察。这份经历赋予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使其在听证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案件背后的社会因素,体察当事人的真实处境,提出更贴近现实、更具温度的评议意见。

反腐研究的思考者: 身兼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反腐资讯》副主编,崔枫椋并非停留在实务层面,而是站在理论前沿,对司法制度、廉政建设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这一学术背景,确保他能以专业的法律视野和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审视案件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为检察听证注入专业的学术支撑,提升听证过程的专业水准。

新媒体领域的传播者: 作为中报头条(烟台)新媒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深刻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舆论监督的力量。这使他格外注重司法过程的公开、透明与有效沟通。他既能以媒体人的敏锐洞察社会对司法案件的关注点,也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法治框架内协助司法机关做好释法说理工作,成为连接司法专业性与社会公众认知的桥梁。

“连任”背后的信任与期待
人民检察院的听证会,是化解社会矛盾、接受社会监督、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平台。听证员需要就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处理等问题发表客观、中立的意见。崔枫椋的连任,传递出多重积极信号:
对其个人公信力的高度认可: 连续两届的聘任,证明了他在此前的听证员任期内,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分析和公正的立场,出色地完成了职责,赢得了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
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现代司法案件日益复杂,往往牵涉法律、社会、经济等多重维度。检察机关需要像崔枫椋这样兼具公益心、专业性和媒体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案件处理提供更立体、更全面的参考。
对司法民主化实践的深化: 聘任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代表担任听证员,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崔枫椋的连任,标志着烟台市检察院正在持续深化这一实践,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的渠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结语
崔枫椋先生在受聘后表示,将不负重托,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身在公益、学术和媒体领域的经验与优势,为促进司法公正、提升检察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连任,是一个缩影,映照出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社会各界精英正以多元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构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我们期待,在崔枫椋这样的高素质听证员的参与下,检察听证制度将焕发更大的活力,为法治烟台、法治中国的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编辑:邢晓村
审核:李昕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