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效应对辖区16户独居老人面临的孤独感加剧、健康下滑、社交退化三重困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蓝海社区创新性地实施了“连亲桥”独居老人社区支持网络构建项目。该项目以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为引领,系统性构建了四个维度的支持网络,成功改善了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精神状态,并形成了可持续的社区助老内生力量。
社区邻里支持网络:连接“邻里”情
针对3户高龄行动不便老人,蓝海社区采用“个案工作+邻里互助”模式。社区工作者、楼长及居民志愿者组成“串门小组”,建立“每日观察+每周探访”机制。重点在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形成结对关怀。项目后期,即使社区工作者撤出,“串门”小组也能自发继续“串门”聊天,持续地关注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实现“助人自助”。三年累计提供探访、助餐、家务等协助超500次,有效缓解孤独感并解决生活难题。
老人互助支持网络:连接“兄弟姊妹”情
针对其余13位具备一定活动能力的老人,蓝海社区运用小组工作法,构建互助支持网络。例如,开展“我们一起来过节”系列活动,聚焦节假日孤独高发期,组织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50余场,促进老人间互相了解、建立情感共鸣圈,形成稳定的社交支持群体。以及开展“我来陪你过生日”系列活动,创新“生日合伙人”机制,鼓励老人基于兴趣组建庆生小组。社区提供蛋糕鲜花,小组成员上门祝福或组织集体生日会。已陪伴16位老人庆生30余次,显著增强情感归属与相互支持。此网络有效激发了老人自主性,促使其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活动策划者甚至社区治理的“银龄智囊团”。
个人支持网络:连接“子女”情
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亲情中转站”,蓝海社区实现老人与远方子女的情感双向流通。志愿者通过日常探访收集老人生活片段(视频/语音),及时传递给子女;子女亦可通过此渠道表达关怀、转送物资。项目以来,老人与其子女基本每天都有互动信息。这种情感纽带不仅缓解了独居老人的情感孤独,更通过可视化陪伴形式,增强了代际间的情感传递。
社区直接服务网络:连接“鱼水”情
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蓝海社区将16户老人的健康档案、家庭状况、服务需求等信息,精准共享给民政、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7个部门组成的正式服务体系。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策找人”,确保国家优惠政策和专业服务精准直达。累计链接资源开展上门义诊、公益理发、助医、免费体检等专业服务50余场,解决了老人就医、照护等实际困难,提升了其健康安全感。
烟台高新区“连亲桥”项目成功探索了一条破解独居老人困境的有效路径,“四维亲情网”理念通过构建科学、全面的支持网络,不仅显著改善了目标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度,更关键的是激发了社区内部活力,培育了互助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一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蓝海社区将继续开展各项老年项目,完善“党建引领、专业支撑、社区搭台、邻里互助、老人参与、政社协同”的蓝海助老模式。
供稿人:郭秋汝、李昕颖
审核人: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