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讯(通讯员/李昕洁 刘玫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科技赋能深度融合,近日,中华志愿者协会山东代表处副主任崔枫椋率调研组一行赴潍坊市绿旺达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烟台办公室智库团副团长陈奕诺、网络部副部长刘玫瑕共同参与调研,绿旺达公司董事长周元杰、销售总监高畅等全程陪同并深入交流。
聚焦绿色农业 实地探访生物科技前沿
调研组先后考察了绿旺达智能化生产车间、仓库、微生物菌剂研发实验室及田间试验基地,详细了解企业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土壤、提升作物品质的创新实践。周元杰董事长介绍,公司深耕微生物肥料领域二十余年,已形成”研发-生产-推广-服务”全链条体系,其产品在减少化肥使用、抗病毒、抗旱、抗寒、去农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果蔬口感好、味道好、增加产量、质优价高方面成效显著,累计服务全国20余个农业大县,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共话产业振兴 探索多方协作新模式
座谈会上,崔枫椋副主任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生物肥料技术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生态循环具有战略意义。”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科研攻关,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二是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农业专家下沉田间开展技术帮扶;三是深化企协合作,联合搭建生态农业示范网络。
陈奕诺副团长从智库角度建议:”应建立县域特色农业数据库,通过精准匹配生物肥料技术方案,助力’一村一品’建设。”刘玫瑕副部长则提出构建”互联网+农技推广”体系,利用新媒体扩大绿色农业技术覆盖面。
践行社会责任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周元杰表示,企业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500万元研发资金,联合协会开展”沃土计划”公益行动,为100个乡村免费提供土壤改良咨询服务。调研组对此高度认可,双方就共建”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站”、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此次调研标志着社会组织与科技企业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联动。通过整合志愿力量、智库资源和产业技术,正逐步形成”科技赋能+生态循环+人才培育”的乡村振兴实践范式,为齐鲁大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潍坊市绿旺达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坐落于美丽的安丘东山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3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库存储备进口牛奶1700吨、进口啤酒 3000吨、及豆粕等原料,累计价值7800万元,是一家自主研发,国内唯一用牛奶生产销售有机奶肥的企业,主要从事测土配方生产有机奶肥以及销售,提供技术服务,拥有先进的专利生产设备,常年聘请专家教授为公司技术顾问。进口了8个国家的牛奶,用牛奶生产肥料企业。车间工人把有机牛奶放进菌种里面,牛奶通过大铲车轧,把牛奶挤压出来,流到菌种里,进行第一次发酵。然后加入其它的原料,豆粕,辣椒粕,花椒饼,花生饼,EM菌等,进行第二次发酵。
截止目前已建设60余处1.3万亩的高标准示范园区,先后带动发展肥城大桃、苹果等种植科技示范村767个、示范户22516个,拉动3.65万农户致富,直接经济收入7.2亿元,走出了一条农业龙头企业(潍坊市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公司共有14项专利证书,2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08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国际质量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体系认证。荣获潍坊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齐鲁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科技兴农奖二等奖等奖项,与山东省农科院做的示范试验,在同一地块做不同肥料的对比试验,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绿旺达有机奶肥做到在提升品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产量。
绿旺达公司董事长周元杰、总经理周航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长期致力于帮扶困难大学生、为灾区捐赠物资等公益慈善活动,彰显了优秀农民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十几年来,企业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500万元,先后组织捐赠生物肥料、农用器械等救灾物资价值300余万元,助力灾区快速恢复农业生产。两位企业负责人始终将”义利共生”理念融入发展实践,通过”公益+产业”联动模式,带动上下游数家合作企业加入”万企兴万村”行动。绿旺达将技术创新、商业运营与社会价值创造深度绑定的实践,不仅引领了农资行业可持续发展新风尚,更构建起企业与社会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持久动能。
编辑:李昕洁
审核:崔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