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基层党建 问题导向 对症施策 ——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三点思考

问题导向 对症施策 ——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三点思考

中国产经新闻产经在线讯:(史欢欢 )

队伍建设是兴企之本,队伍活力是发展之源。供电系统自实施“瘦身健体”、产业改革等重大决策以来,产业队伍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体效能明显增强。但不可掉以轻心的是,队伍内部仍然存在迁延难治的症状现象:一是“提线木偶”现象,表现为干工作不推不动,推一下动一下;二是“挖填树坑”现象,表现为工作中挖坑的不管放树苗的,只管挖坑,填坑的也不管放不放树苗,只管填坑;三是“躺平伸直”现象,表现为工作中事若关己,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挂得更高。这三种症状现象,严重削弱了产业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破解“提线木偶”现象?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
典型案例:大家对木偶戏耳熟能详,戏中的木偶形象,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提线人不动,它就不动;提线人动一下,它也只动一下,整部戏演下来,“木偶人”从来不会自己动。
问题解析: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员工习惯于“大王叫我来巡山”,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只干什么;领导没发话,领导不在场,我就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会干。特别是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自己有脑不会用,自己有手不会动,自己有嘴不会说,一切都是在被动应付。
适用对策:破解“提线木偶”现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面对症施策,强化“三个引领”。一是强化标杆引领。在优秀员工中发现、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事迹报告、会议表彰、重奖重用、媒体推介等方式,放大标杆效应,让能的更能,行的更行,红的更红,积极营造领导说了我好好干,领导没说我主动干,领导不在跟前我也在一线干的主流氛围,引领员工队伍增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强化平台引领。搭建“主人翁”智慧交流共享平台,引导员工在平台上提出和分享自己主动干事创业、解决困难问题的建议方案。配套设立“好建议”“好方法”“好作为”奖励机制,并与个人贡献、收入挂钩,激励员工主动干事创业、主动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强化文化引领。创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补脑的企业文化。诸如引领性很强的创业理念、特色突出的文化墙、释放活力的竞技活动、开阔眼界心境的拓展训练等等,让企业文化生发“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引领员工队伍“成功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把干事创业的正向理念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思考之二,如何破解“挖填树坑”现象,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
典型案例:有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公司组织一次植树活动,挖坑、放苗、填坑各有分工。然而现场的情景却是前面一人刚挖好树坑,后面一人就马上把树坑填起来了。问其原因,是中间放树苗的人请假没来,树没种上,不是挖坑填坑的责任。
问题解析:这则故事就是一个笑话,但却真实反映了产业队伍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协调不力,各自为政的职业病症,一旦因此问责,便又衍生出互相指责,推诿扯皮,败事有余的负面效应。
适应对策:破解“挖填树坑”现象,应该把产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综合施治。具体做法是在制度层面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责任主体,“谁的孩子谁抱走”,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限、完成数量、完成质量,均由责任主体负责;二是明确分工协作,确立可操作的工作流程,责任主体之间必须建立互相通报,互相协商规程;三是明确同奖共罚的措施,倒逼责任各方强化团队意识,创造合作共赢的局面。如:公司所需的设备物料,采购部负责购进,但是购买数量和时间必须与工程部沟通协调,设备物料的品牌、质量仓储部必须主动跟进,提前验证把关;财务部也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共进,货比三家,提供资金支持;施工班组则应适时向相关部门反馈设备物料运行、质量、效能信息,以利于提升设备物料水平,提高产业效能和产品质量。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部门之间高效协作,公司发展活力迸发。
思考之三,如何破解“躺平伸直”现象,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
典型案例:公司组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有6名符合条件的员工,却没一个报名竞聘,分管领导一头雾水,便找来一名员工问个究竟。这个员工反问他:“领导啊,你这个副经理干的,休过双休日吗?陪老婆孩子逛过商场吗?反而是工作失误挨了两次处分,绩效奖没了,福利也丢了,求你别让我学你,我不想受你的二遍苦,遭你的二茬罪。”
问题解析:“躺平伸直”现象,心理上,安享其成,安于现状;不羡慕先进的,不笑话落后的;我就是装睡,叫不醒。行动上,按时上下班,收入多少不计校,吃饱就行;别人的“油瓶”倒了,别让我去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掉下来有高个儿顶着,我不做“蛤蟆垫桌子腿——硬撑的活儿。”
适应对策:破解“躺平伸直”现象,首选对策就是,建立健全科学、明确、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但是还有“四两拨千斤”效果会出乎意料之内外的对策,也就是正向激励。一是信任激励。有一个员工外号叫“李大郎当”,财会管理能力过人,但怀才不遇,工作吊儿郎当,企业瘦身过程中,领导指定他负责清算工作,主导一个倒闭公司的清算业务。这份信任,激发了他的自信和热情,他在清算过程中,“五加二”“白加黑”,日以继夜,提前三个月完成任务,大家有给他另外一个外号叫“李大能耐”。二是换位激励。有一个员工家庭条件好,单位待遇高,养尊处优,不思进取。公司安排他到偏远的山区负责一项线路改造安装工程。半年时间,他亲身体验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施工队伍汗流浃背,收入微薄的状况,深深感受到自己“躺着吃奶还嫌奶不好吃”的羞愧。工程结束后,这名员工主动跟领导要求下到乡镇供电所工作。三是关怀激励。有一个整天嚷嚷要调离本单位,一年内三次请假都说是给母亲过生日。他母亲生病需要住院,等他赶到医院时,公司已经安排他母亲做好检查,住进病房,他在领导面前愧疚万分,泪流满面地保证:“领导,以后你就是赶我走,我也不会离开公司了。”
综合上述,破解“提线木偶”,“挖填树坑”、“躺平伸直”症状现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才能从根本上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完)

审核:邓永军

责任编辑:徐连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5117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