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产经在线讯:(陈莎莎)
“打开之后,点进去,双击屏幕,就截屏了,把结果发给我就行。”3月19日,记者来到烟台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委会时,志愿者孙波正在和辖区内一位居家健康监测的居民打电话。很难想象,眼前如此自信,说话井井有条的他,曾经和社会脱轨了十余年。
1998年,正值青壮年的孙波在北京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因身体原因,孙波的心理开始产生自卑情绪,脾气变得古怪,不愿与人交流。2021年初疫情期间,孙波的哥哥到滨河社区参与志愿者活动,与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丽宁聊起了自己的弟弟,王丽宁在了解情况后鼓励孙波的哥哥介绍孙波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许这样可以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在家人多次与孙波谈心交流后,2021年5月,孙波来到滨河社区,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生活。
“期初,他非常不自信,不敢接触这些工作,担心会出错,但和他交流多了,会发现他是个很善良、很热心的人,在我们的带动下,他开始慢慢接触社区的一些工作,你看他现在多开朗、自信啊。”王丽宁欣慰地说。在工作中,孙波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说起他的工作,孙波满脸笑意得告诉记者:“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工作,看到我可以帮助别人,我就很开心。”孙波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忙打扫社区卫生、疫情期间在社区志愿服务站帮助社区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打电话进行药品随访等,忙的时候可能连饭都顾不上吃,“同事们把外出、入户的工作都分担了,我自然要把‘家’守好。”孙波说。
疫情期间,工作较为繁忙,接打电话,说到嗓子冒烟、沙哑,于他,都是常态,“最长的时间,是去年疫情的时候,工作到凌晨3点,今年最晚也就到晚上十点,工作时间长了,身体会出现痛感,但能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一切都值得。”在孙波心里,他早已把社区当成了家,同事们都是他的家人,在这里,大家从未计较过谁干的多少,都是在相互理解中共同成长。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孙波,由于脊柱粘连,导致活动受限,膝盖以上部分不能转动,到了冬天天冷路滑,孙波更是连门都出不了,但他在家依然会帮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图片、做表格,这些事我在家都可以做,社区的工作,人少活多,大家对我已经很照顾了,我多干点,大家就能多休息一会。”孙波告诉记者。
在滨河社区工作快一年的孙波,在他身上的变化,身边的人都有目共睹,他可以很自信的与人打电话交流,很轻松的处理社区的琐碎事情,与家人,他也变得更开朗,每天回到家,他都会开心的和家人分享他一天经历的故事,而在疫情当下,尽管工作要比之前繁忙,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是孙波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能从人生最灰暗的时候走出来,要感谢这些不曾放弃的亲人和朋友,现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抗疫做贡献,回报社会。”孙波笑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