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产经前沿 144.79米!我国获青藏高原湖泊最长岩芯

144.79米!我国获青藏高原湖泊最长岩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近日在青藏高原纳木错中心湖区近百米水下成功获取144.79米岩芯,钻探深度达153.44米,有望重建该地区近15万年连续气候环境记录。

据该团队介绍,此前,我国高原湖泊最大钻探深度为114.9米,本次钻探使我国湖泊岩芯钻探首次达到150米级别。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纳木错湖面海拔约4730米,在此区域开展岩芯钻取工作,天气是最大的挑战。钻探工作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启动,钻取近20米岩芯,由于天气等多种原因被迫暂停。

2020年7月1日,钻探工作再次启动,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联合钻探公司进行技术攻关,面对纳木错水深浪大的环境,逐一解决了水上钻探平台不稳定、套管难固定等关键技术难题。通过4个200多公斤的加重锚和卷扬机拉紧锚绳,最终将81平方米的大型钻探平台在湖面牢牢固定。8月3日下午,本次纳木错钻探完成既定目标。

纳木错钻探项目负责人、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王君波研究员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科研人员以纳木错、色林错等藏北高原的深水大湖为主要研究区域,取得大量第一手湖泊观测资料,开展了亚洲水塔水资源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观测和研究,其中本次纳木错岩芯钻探是重点攻关课题。

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负责人朱立平研究员表示,本次144.79米岩芯的成功获取,表明我国已经能够利用自主研发技术在深水区域获得长尺度、高取芯率的湖泊岩芯,为实施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积累了成功经验。

湖泊岩芯蕴藏着气候和环境变迁的丰富信息。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联合德国等多国科学家共同申请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预计在纳木错钻取5个点位共计2250米长的沉积物,用于研究过去一百万年以来第三极地区的气候环境状况。(记者 董瑞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1279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