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诠释了“全媒体”的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记者的背包,正是全媒体的一个生动注脚:互联网技术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媒体界限此消彼融,时空覆盖之全,受众涵盖之广,生产主体之多样,传播渠道之多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媒体图景都更复杂。
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需要在技术上从“为我所用”的跟跑转向“自主创新”的领跑。一直以来,技术都是主流媒体的软肋。但回头看看,新技术风口迭出,不断为主流媒体进行技术赋能。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我们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敏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的要求,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智能动力。
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激发媒体深度融合的力量,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深度全媒体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凭借独到解读和图文,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以此表达中国立场、中国声音。
深度全媒体不仅仅是媒体更是内容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多年来在自有媒体传播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正为客户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与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合作中,深度全媒体的内容创新力、媒体传播力、渠道拓展力在成就客户价值的同时,也正在为深度全媒体运营树立着良好的口碑。唯有坚守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记录与见证的厚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才能真正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