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未分类 这项全国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烟台2个典型入围

这项全国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烟台2个典型入围

中国社会公益在线(通讯员/王艺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央社会工作部会同21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烟台手牵手孤困儿童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人宋华西、“红色文博轻骑兵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分别入围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烟台共有10个典型入选,总数居于全省前列。通过树榜样、立标杆,激发了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推动志愿服务在支持国家战略、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最美志愿者:宋华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年8月

政治面貌: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所在志愿服务组织:烟台手牵手孤困儿童志愿者服务中心

主要服务项目:手牵手圆梦行动、敬老项目

何时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0年12月

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18250小时

主要事迹:

宋华西从小立志做雷锋一样的人,奉献自我服务社会。自2000年以来,他一直坚持开展敬老扶孤、助学帮困等志愿帮扶活动,累计捐款260余万元,服务弱势群体2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8万小时以上。先后荣获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齐鲁和谐使者、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烟台市“助人为乐”好人等称号。

一、医养结合,助力为老助残志愿服务

2012年,宋华西创办占地99亩、医养结合特色的烟台市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他把烟台高新区所有五保老人接到中心供养,并为这些老人贴补床位费、护理费等上百万元。宋华西全面提升养护中心志愿服务效能,发起成立御花园志愿服务队,一方面,组织老年志愿者开展文艺表演、助残扶弱等志愿服务,结对陪伴15名残疾青少年成长;另一方面,组织驻院医疗专家、护工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累计急救、抢救危难人员100余人次。

二、扶智润心,编织孤困儿童希望之网

2021年7月,宋华西发起成立烟台手牵手孤困儿童志愿者服务中心,组织5500余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对烟台2006名孤困儿童进行了细致的摸排工作,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800余名孩子的“扶心、扶志、扶技”精准帮扶。他先后组织志愿者为孩子们举办了1000余场活动,活动涵盖了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牵头举办了6届百人夏令营和冬令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文化学习和艺术活动,帮助600多名孤困儿童实现了成长蜕变。他还积极参与跨国孤困儿童帮扶,2025年初,带队到马来西亚参与《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支持华裔孤困孩子成长。为提升帮扶工作质效,宋华西研究建立了“1+X一帮20年”的帮扶机制,即一位志愿者可以带动身边的多个爱心人士或组织共同参与到对一个孩子的帮扶中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力量,持续帮扶20年,以保障孩子们得到更全面、更深入、更长效的关爱与支持。

三、建言献策,为志愿服务鼓与呼

宋华西担任民进中央企联委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他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志愿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他提出的关于推进养老志愿服务等两条建议被民进中央推荐在全国政协大会讨论发言,他关于完善志愿服务保险制度的委员提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采纳落实。

2、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烟台红色文博轻骑兵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

开展项目的时间:2021年至今

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人数:86人

参与项目的党员比例:70%

项目负责人:张书蒸

经常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红色乡村视频代言、红色乡村展馆提升、红色文化挖掘研究、红色展览服务与讲解等。

项目概述及亮点成效:

一、项目概述

“烟台红色文博轻骑兵助力乡村振兴”是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在市文旅局指导下,联合市委党史研究院、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导游协会及各驻烟高校,于2021年推出的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旨在成立一支专业化、综合化、高效化志愿团队,面向基层、服务乡村、走进群众,以革命文物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项目围绕红色文化(展览、讲座、手工活动等)进乡村、乡村代言、乡村展馆提升、红色文化挖掘等,累计开展活动600余场次,受众7.7万人次,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项目持续开展四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关注,累计创造新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红色乡村就业200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2023年项目荣获山东省政府第六届文化创新奖,2024年入选全国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二、项目亮点

(一)队伍组成专业多元

历经四年发展,“烟台红色文博轻骑兵”由博物馆讲解团队扩展成涵盖研究机构、高校党史专家、革命文物收藏家、红色策展人、文物征集保护及媒体传播团队的近百人志愿队伍。为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实施,项目团队大多数人具有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宣讲代言团队由获得过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山东省金牌讲解员、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等省级以上荣誉的讲解员和参与过国家级展览的讲解员担任,同时吸收了全市26家纪念馆、博物馆讲解员加入,发动6所驻烟高校专家参与,与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导游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具备宣讲、策展、征集、研究、修护、传播等多专多能的“专业化、综合化、高效化”人才队伍。

(二)服务内容实效深入

项目秉承“取长补短,双向奔赴”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丰富多样的内容实现深入、实效的志愿服务。

一是贴近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烟台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波澜壮阔,很多重要事件发生在广袤的农村,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群体、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不能被时间湮没。为解决乡村人才匮乏、宣传乏力等问题,烟台市博物馆自2023年启动“我为革命老区乡村代言”项目,组织金牌宣讲团及专业拍摄、传播团队为22个红色乡村拍摄宣传视频,全方位介绍红色乡村革命文化,并将视频在市融媒体和自媒体平台进行展播,让红色乡村故事广为传播,以文化润泽人心、砥砺初心。

二是面对需求提供服务内容。项目紧紧围绕基层群众需求开展活动,努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短板。为解决红色乡村展馆设施陈旧以及部分地区尚未覆盖红色展陈空间等问题,项目成员组织党史、策展、宣讲、传播志愿者对全市红色乡村纪念馆、村史馆展陈内容、展览形式、对外讲解和传播进行全面提升,协助未设置红色主题展馆的地区建设红色村史馆。目前已完成4个村级展馆的筹建,以及36个展馆的规范提升,全面提高乡村红色展馆服务水平,有效改善了红色乡村的文化面貌,增强了发展自信。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为弥补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短板,唤醒红色记忆,激活振兴活力,项目团队走遍红色乡村,通过走访老党员、老支书、革命后代,深入挖掘红色乡村历史,新编纂了40余个红色作品。他们将这些鲜活的革命素材通过讲座、展览送进学校、社区、军营等,通过拍摄短视频等形式在烟台各级融媒体中心和相关自媒体进行展示,有效提升了红色乡村的文化影响力和红色旅游吸引力,也让革命资源成为研究、展示红色文化源源不断的“活水”。这种多矩阵立体化的宣传,为项目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也扩大了红色乡村社会知名度,促进了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三)服务措施精准惠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红色乡村是无数革命前辈生活战斗的地方,蕴含着浓厚的革命精神,新时代更应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元素,为此项目团队制定了精准的惠民服务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一是多方联动确定服务目标。2021年,在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及各区市老促会支持下,精准定位17个红色基因特色村和5个革命老区重点村,作为首批服务目标,并以此为样板逐步覆盖全市红色乡村。

二是深入群众提供服务内容。2023至2024年,经过与22个红色村庄座谈、调研,急人所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组织志愿者赴各乡村进行“红色文化代言”,并开展红色乡村展馆提升和红色文化挖掘研究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为红色乡村提供文化服务,还通过情感关怀和陪伴,帮助乡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如在红色文化挖掘过程中,志愿者与老党员、老支书深入交流,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并通过艺术形式将这些故事传播出去,展现了志愿精神。

三是真情投入提升惠民成效。在市老促会、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博物馆等单位协同努力下,项目实现了切实的惠民目标。在项目志愿者的努力下,三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志愿服务项目,并取得切实成效。如投入资金约80万元,对革命老区重点村的纪念馆、村史馆、博物馆等进行新建或提升;投入资金60余万元对个别村庄道路、村民活动中心等设施进行改造;投入资金40余万元用于红色乡村视频拍摄和展播宣传等。

三、项目成效

(一)聚指成拳创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项目肇始四年来,创新打造乡村发展服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新建和提升的40个村级纪念馆、村史馆累计接待群众教育200余万人次,其中8家备案为非国有博物馆、7家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博物馆、14家被评为烟台市乡村博物馆;完成拍摄22个红色乡村代言视频,讲述更加生动、更加鲜活的胶东红色革命故事,并稳步推进宣传推广,激发了公众对红色乡村的关注和兴趣;先后赴烟台长岛砣矶镇后口村、龙口七甲镇常伦庄村等多个红色乡村开展调研走访,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并将胶东红色文化与海洋蓝色文化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乡村发展的旅游经济措施和红色研学路线,有效促进了乡村红色旅游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志愿者们还通过红色文化讲座、手工活动等形式,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多种方式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二)挖掘乡土素材,打造红色精品

通过走访挖掘乡土素材,打造了一批红色优秀文艺作品。如《护宝记》、《红色乳娘 大爱无疆》、《英雄母亲》、《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一口井的故事》、《冰雕连 胶东魂》、《珍贵的党费》、《升起不忘初心这面旗》、《砣矶运兵站的故事》、《英雄曲成山的故事》等一系列红色精品,通过情景剧、快板、朗诵、评书等艺术形式予以传播,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的生活,有力实现了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三)盘活红色文化,创新硕果满枝

该项目通过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有效盘活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模式。通过“红色乡村代言”“红色展馆提升”“红色文化挖掘”三大服务模块,项目探索出了一条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路径。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烟台市,也为其他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项目开展四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11月“红色文博轻骑兵”入选全国100个“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同年12月“融合增活力 服务零距离——‘烟台红色文博轻骑兵’探索胶东红色基因传承新路径”项目荣获“山东省第六届文化创新奖”;2024年5月“‘烟台红色文博轻骑兵’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项目成员舞台讲述乡村红色故事

稿件来源:烟台社会工作

编辑:王艺然

审核:崔枫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58810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