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益在线 未分类 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

中国社会公益在线(通讯员/田丰 李昕洁)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在政策制度方面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体现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正确方向,志愿服务接地气聚人心;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创新,社会治理效能与水平得到显著激发和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助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互联网新技术赋能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志愿服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引领志愿服务事业迈上新台阶,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认真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志愿服务的重大创新与重要进展,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志愿服务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走上了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向同行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进入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的新阶段。2023 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有利于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朝着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站在新起点,认真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志愿服务的重大创新与重要进展,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引领志愿服务事业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新进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创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政策,形成了内涵丰富、有机统一、逻辑严密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了党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全面领导,深化了志愿服务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多元合力推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加强党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实践最重要、最显著的变化,在志愿服务领域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党中央的指引下,各级党委(党组)鼓励和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志愿者在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党员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

(二)深化志愿服务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

为了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制度安排,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事业的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事业进入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新发展阶段。

在推进志愿服务法制化建设方面,2017年,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在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方面,《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相继出台;在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方面,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在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方面,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 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在制度上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推动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三)多元合力推进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

2012年以来,多部门、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促进志愿服务的繁荣发展。例如,2016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2017 年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后,浙江省、上海市、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江苏省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并结合当地管理的现实,修订了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志愿服务条例。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201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20年,中国科协、中央文明办结合《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实施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的通知》。此外,中国科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也相继发布相关志愿服务政策,推进了科技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医疗救援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

三、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实践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生了深刻变革,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一)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正确方向,志愿服务接地气聚人心

党对志愿服务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领导体现在志愿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建设、能力提升,确保志愿服务发展方向正确、形成合力、提高效能。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确保了志愿服务事业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使志愿服务接地气、聚人心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

(二)推动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激发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与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强调“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群众参与成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随着志愿服务事业在全社会得到普遍认同,志愿服务组织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也成为组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促进新时代社会创新的可行路径、完善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地推动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激发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治理效能, 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助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一直扎根农村,心系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是农村稳定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别是 2018年以来,全国各试点在农村社区积极探索通过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多种方法和路径,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志愿者通过帮扶困难群众,助力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社区邻里互助,协调农村政民、邻里关系,关注农村儿童教育,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式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四)互联网新技术赋能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志愿服务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持续为志愿服务进行数字化赋能, 志愿服务也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迭代升级。一方面,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迭代和应用,催生出一些志愿服务领域的新形态(如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志愿服务、微志愿服务以及虚拟志愿服务等),在提高信息交流效率、降低志愿服务成本、扩大志愿服务规模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另一方面,基于这些互联网技术,传统志愿服务的形式和效果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升。例如,大数据和云计算提高了收集、整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人工智能在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和应急志愿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完整地记录和呈现志愿服务的流程。

(五)志愿服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精神标识和精神追求。悠久的历史文明与丰富的思想文化为中国的志愿服务提供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精神与价值养分,代表了中国志愿精神的文化基因,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更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拓展与活化。进入新时代以来,志愿服务工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弘扬志愿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永恒魅力、 具有当代价值的概念、理念发掘出来,作出新的时代阐释。多地将深度挖掘与现代转换有机结合,将借鉴吸收与赋予时代内涵有机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志愿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和普遍认同,志愿文化成为新的文化潮流。

四、展望未来: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新方向

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意味着党和国家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必将引领志愿服务事业踏上新征程、再上新台阶。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把握机构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牢牢掌握以下五个发力点:党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完善体系,构筑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加强保障,落实志愿者优待礼遇措施;科技支撑,助力志愿服务精细化发展。

(一)党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南,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壮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拓宽党员志愿服务领域,填补志愿服务的空白点,结合“双报到〞制度,为城乡社区志愿服务注入活力,提升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效能。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主动融入基层党建,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在基层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行动感召力。

(二)以人为本,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始终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的根本遵循,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孵化培育专业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要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志愿服务发展规律,探索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新颖化的志愿服务发展路径和志愿服务的组织模式。

(三)完善体系,构筑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建设,坚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在基层党组织的统筹指导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等载体,以灵活多变的系统性思维靶向发力,根据本地属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状况、志愿服务人员构成及时调整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着力点。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合作平台,构筑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四)加强保障,落实志愿者优待礼遇措施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构筑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加入公益创投,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典型选树工作,创新志愿者表扬嘉许制度,提高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充分落实志愿者礼遇措施,对优秀志愿者在就业就医就学、公共服务方面给予适当礼遇优待,鼓励在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学生考学升学时,将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范围。

(五)科技支撑,助力志愿服务精细化发展

在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层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建设中国志愿服务协同平台,不断强化科技对志愿服务的支撑作用,实现数字赋能志愿服务,以数字技术驱动志愿服务发展,推动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助力志愿服务数字化、精细化发展。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系统平台应用场景与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运行、项目化管理,强化志愿服务协同平台对重大活动、专项行动的支撑作用,为数据智能互通、统一指挥调度、全程精准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持。

编辑:李昕洁

审核:崔枫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中国社会公益在线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jqyqmt@163.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gshgyzx.cn/?p=57624

潍坊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志愿服务走访交流活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36722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cjqyqmt@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