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街道突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致力于打造红色堡垒、红色队伍、红色阵地、红色物业、红色机制“五红微矩阵”,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实现组织管理覆盖到底、治理路径畅通到底、服务触角延伸到底,全面建设社区幸福家园,让居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织密组织根系 筑牢红色堡垒
健全组织体系。凤凰台街道横向拓展组织纽带,持续深化街道“1+N”共治体,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下设网格治理、红色物业、专业市场等支委会,为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域提升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纵向延伸组织触角,按照每200—400户居民为一网格,共划分106个居民网格,全部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选配网格党组织书记106名、党员楼长845名,做实党员包楼联户基础,形成上下贯通、进楼入户的组织体系,全面强化社区党组织堡垒聚合功能。培树红色联盟。按照组织融合、力量统合、资源整合、功能聚合的要求,组建“幸福家园”跨社联片示范区等4个“社区毗邻型”联盟,网约车司机党建服务联盟等2个“社会服务型”联盟,凤凰台街道专业市场等2个“区域治理型”党建联盟,努力构建跨区域、跨行业工作协同新型治理模式,为推动党建工作全域提升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打通神经末梢。发挥在职党员、居民党员作用,设置“党员中心户”,建立“1+N+5”联户机制,每名党员联系本单元N户居民,履行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矛调员和协管员“5员”职责,落实“日联系、周走访”工作任务,建立“党员会客厅”,形成常态化参与小区治理的“红色哨站”,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凝聚工作合力 建强红色队伍
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健全“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领单”工作机制,每个网格建立一支以退休党员为领队、居民党员为主体、在职党员为骨干、流动党员为补充的红色服务团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融合辖区“双报到”单位、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采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难题联解等方式,深入开展了联建共建工作。东台社区通过搭建“居民自治”平台,组建“红色尖兵”党员志愿者先锋队10支,挖掘“红色光源”群众领袖60余名,充分发挥各类党员在网格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导师帮带团。吸纳街道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导师并纳入导师资源库,挂牌成立“导师帮带工作站”,每周召开一次“凤凰夜校”,通过“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肩并肩”解难题,解决年轻干部理论知识匮乏、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切实抓牢年轻干部力量培养,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坚持“职业+全科”育人导向,打造“社工通关”“全科引航”“一线帮带”三个课堂,实施“三谈四送”行动,主要领导带头开展集中谈话、个别面谈,组织业务科室成立“四送”工作队,上门“点对点”政策指导100余次;实施“比武赋能”行动,落实周培月评比,采取理论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培训10余次,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其中东台社区连续5个月“0”工单。
优化服务阵地 打造红色矩阵
建好小区“幸福驿”党群服务站。整合物业服务用房等场所资源,按照“有活动场所、有规范制度、有专人值守、有醒目标牌、有服务承诺”的“五有”标准,坚持“一小区(网格)一驿站”,科学布局建设100余处集服务、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网格)党群服务驿站,让党员群众就近享受便民服务。金象泰小区还通过升级改造小区凉亭、长廊等,打造“睦邻议事亭”小区微阵地,营造群众乘凉、聊天好去处,构建1个小区“幸福驿”、多个“睦邻议事亭”的“1+N”党群服务矩阵。布局重点区域“城诚驿”党群服务站。面向辖区居民、过往行人、户外工作者等群体,在广场公园、街角路口等人流密集区域打造“城诚驿”党群服务站试点,驿站均配备缓休息桌椅、饮水机、充电宝等便利设施,有效缓解户外工作者充电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以“小”面积发挥大作用,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打造“司机之家”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深入走访网约车、代驾2个行业,打造1处占地600平方米的芝罘区“司机之家”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服务网约车司机1400人,代驾司机600人。成立网约车行业工会联合会,通过用好“会后20分钟”,开展各类政策宣讲9次,组织“爱心送考”行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中、高考期间累计发动司机122人,帮助500余名考生解决用车需求,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
深化党建联建 提升红色物业
推进物业党建联建。制定物业小区1+1+N协商共治机制(即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业委会),通过召开“红心面对面”恳谈会,畅通诉求传达渠道,零距离接收居民建议,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6次,协调解决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热点、难点问题200余件。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举办“红心物业”为民服务项目签约会,认领党建项目92个,吸纳16名物业服务企业职工担任兼职网格员,开展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200余次,全面推动红色物业融入小区治理。全面推行“红色业委会”。
每月召开街道业委会组建工作推进部署会议,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街道副书记和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的业委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组建工作进行全过程把控。聘请法律顾问实行全程法律指导,开展4次法律知识培训,确保组建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同时针对各社区业委会组建情况每周进行“红黄蓝”排名通报,倒逼责任落实,截至目前,红色业委会组建率为100%。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质量。街道结合实际拟定考核方案,将“12345”问题解决率、小区居民满意度等作为评价物业企业的重要手段,每半年度进行考核通报、评星定级,对三星企业评定后授予“三星物业”称号,对一星企业根据评定次数依次进行通报、约谈、建议退出。今年以来共约谈5家物公司负责人,其中4家物业公司在约谈后综合评级有所上升。
强化协商议事 健全红色机制
建立网格量化评比机制。建立“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以“一张网”兜起千家万户。线上打造“大数据”信息库,逐楼逐栋逐户逐人收录信息,做到“信息全、底子清”。线下用好“三比”综合考评措施,通过“比网格基本情况掌握”“比网格民生问题解决”“比网格服务群众能力”,设立“光荣榜”“蜗牛榜”,倒逼网格员真正下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坚持“民事民办”理念,规范社区党组织领导全过程民主协商工作,以“家园议事会”“小马扎议事”“网格民情恳谈会”等为载体,把群众力量最大限度组织和调动起来,营造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办的幸福氛围。创新建立“需求、研判、分解、处置、销号”—5D闭环工作模式,从问题立项、到分解转办、到处置回访,形成一套全链条高效问题处置机制,做到每一个事项可查询、可追溯、可考核,办事效率、问题解决率大幅提升。完善“接诉即办”机制。以“居民需求”为指引,坚持未诉先办,在宣传窗口张贴居民微信群二维码,建立社区专属网格群,打造“百人在线,一人解答”的“线上服务”,发放“连心卡”58000张,保证网格员电话24小时在线接收问题,对于能自行解决的按照“流程清单”处理“一单直达”由相关网格负责,不能解决的通过芝E办“吹哨”街道、区直部门协助解决,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朱宇石 通讯员 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