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产经在线讯:(曲成果)
“我永远是一个兵!”王珍珍,2000年参军入伍,2019年转业回地方参加工作,现为高新区海越社区书记、网格长,负责高新区最大社区的日常工作。19年的军医生涯,锻就了她如钢铁般的坚韧和果断,“不爱红装爱武装”,正是她时刻准备战斗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她始终用军人的眼光审视问题,在她看来,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只有摒弃和平思维,将准备工作做在平时,才能在面对突如而来的疫情时,不慌不乱,从容应对。在2020年来到海越社区任职的时候,她就做好了打“疫情持久战”的准备,根据全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指导精神,她始终将“未雨绸缪”落实在行动中,运用自己曾是军医的宝贵工作经验,开展防疫知识培训、防控演练、检查物资配备、调整工作预案。在2月份疫情刚起,海越社区就快速反应,按照预案组织疫情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6000余户的大社区正常运转。
“办公室就是我的战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今年疫情刚起,王珍珍就将社区办公室变成自己的指挥室,跟开发商、物业找来三维地图和售楼处的模型,作为疫情防控的推演沙盘,根据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快速制定本社区的防控计划,调度部署工作,掌握整体工作进展和工作节奏。工作期间她制定了网格员疫情防控十项工作任务和三项工作目标,让每个网格员都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的任务。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在开展敲门行动等摸排任务最吃紧的时候,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为了减轻每名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她制定了社区疫情防控“信息战”、“攻坚战”、“阵地战”三大攻略。“信息战”就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手段,开发了微信小程序,通过居民自主填报,掌握基本信息,运用“智慧社区”、“民情日记”日常数据资源,掌握社区基本情况,调度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攻坚战”就是依托敲门行动,通过信息数据比对,找出防控盲区死角,安排预备队攻坚,摸清情况底数,将重点人员纳入管控范围;“阵地战”就是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由社区牵头与美团、商超和物业管家点对点服务,形成合力,从普通生活用品到日常菜肉蛋,对配送产品种类和配送人员都进行了优化升级,保障了居家健康监测和隔离居民的日常需求。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王珍珍身上总是有一股子豪气,在王珍珍的脸上,你看不到一点连轴转高强度工作下造成的疲惫倦怠感,有的只是她风风火火干劲十足的模样,但其实在她这颗炽热如火的内心下,也有着对丈夫和家庭太多的亏欠。王珍珍的丈夫也是一名转业军人,如今是一名高速公路警察。服役期间双军人的特殊职业特点使得夫妻两过着牛郎会织女般的生活,为此,丈夫曾对王珍珍说过,等服役期满就选择自主就业,拿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家相夫教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就在面对选择时,骨子里充满了傲气的王珍珍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转业成为了一名社区书记。“这么年轻,提前过上退休生活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而疫情一来,夫妻两都奋战在抗疫一线,两个人又重新变成了牛郎织女,见一面都变成了奢侈,今年已经初三的孩子正处在初升高的关键节点,两个人都无暇照顾,面对孩子的抱怨,七十多岁的姥姥实在看不下去了,特地从老家赶来陪着孩子一起上网课。
而面对紧张的工作,繁重的任务,王珍珍依然非常乐观:“我曾是一名军人,时刻不忘身上曾穿过军装,那时保家卫国就是我的使命。如今,脱下军装,服务百姓,依然是我的使命,在服务人民的路上,我永远是一个兵!”(完)
供稿单位:法制中心,马山街道办事处
供稿人:贺文静,韩凤萍
审核人:曲文龙,姜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