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产经在线讯:(姜海军)
青春有热血,防疫显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烟台高新区的滕杨君和李惠宁这对“姐妹花”,巾帼不让须眉,并肩战斗在核酸检测一线,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硬核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
滕杨君是烟台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业务指导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3月份以来,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主要负责信息采集、维护、上传等任务。滕杨君所在点位承担着辖区马山村和王家沙子村2个村的核酸检测任务,每次检测常常需要2个位置“往返跑”“多头跑”。
穿防护服、套脚套、戴N95口罩……一套流程下来滕杨君早已能做到“行云流水”,做好防护后她迅速坐好,开始了有条不紊的信息登记工作,无论是指导村民扫描小程序填写信息,还是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她总是冲锋在前、耐心细致,不敢有一丝懈怠。为全面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滕杨君多次主动请缨,和医护表姐搭乘三轮车深入村里,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采样服务,并与村委反复对接、查漏补缺。
自从开始核酸检测以来,滕杨君几乎没休过假,大部分时间都奔走在防疫一线和工作单位之间。当谈到两个年仅三、四岁的孩子时,滕杨君心里满是愧疚,很多时候早上她出门时孩子还没睡醒,晚上回家时孩子则已经入睡,每每看着孩子安静的睡颜,她的心里就会涌起阵阵愧疚之感。庆幸的是,家人对于她的选择给予了百分之百的支持与肯定,让她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继续在一线奋斗。
李惠宁是烟台高新区医院中海社区和名仕城小区预防接种点的负责人,多次带队去入户接种。在疫情发生后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大白”队伍中。“张大嘴巴说啊……,让阿姨看看宝宝能不能扮小老虎”,和所有采样人员一样,每天李惠宁都在这样的说话,四五个小时下来,加上无法喝水,喉咙经常喊得沙哑。到了晚上,由于一天的重复动作,双臂重得抬不起来,但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接到紧急通知后又满血复活地出发了。“手机铃声音量设到最大,生怕听不到半夜突发的信息”,这是李惠宁一直以来的真实写照。
值得开心的是,分配的核酸检测点位正是表妹滕杨君所负责的马山村、王家沙子村,于是便开启了姐妹俩2个位置“往返跑”“多头跑”模式。在采集时,李惠宁需要教村民怎么抬头张口,村里很多岁数的老人耳朵不是很灵敏,几个回合下来就已口干舌燥,天气太冷,时间长了,手有点不听使唤,检测的间隙,李惠宁搓了搓冻僵的双手,脱下防护服时冻僵的双脚每移动一步都针扎似的疼痛。尽管这样,第二轮、第三轮……核酸采集李惠宁仍然第一个请战。
咽拭子采样操作专业性非常强,戴着护目镜、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面屏,穿着隔离衣和防护服的李惠宁平均每天要为几百名居民核酸采样。晚上7点多结束一天的任务脱下防护服的时候,衣服和头发全都湿了,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防护密实,双手酸麻、脸上压痕……但她却从没有抱怨和退却。
战斗近一个月,你还抗不抗的住?经常会有人问,李惠宁总是开玩笑的回答,我虽是个平凡的小护士,但是因为“被需要”,所以不平凡。(完)